“当年一个朋友咬牙在这边买了套两居,单价快五万,现在挂牌挂到一万五都没人问。”
这不是段子,是近期一位业主在论坛发的真实感慨。
本来指望买房能“保值增值”,结果房子没升,资产却“打骨折”,真不是个例了。很多人这几年都看到了房价的真实走向,跌的,不只是数字,还有很多人的心理防线。
那种“买了就稳赚”、“捂几年就翻倍”的逻辑,现在已经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。
一线也扛不住,核心区都冷了
你以为下跌只是小城市的事?其实不少一线城市边缘地段,甚至以前的“网红板块”,房价也是一泻千里。
就拿某地铁沿线的新盘来说,2020年高点每平米接近5万,去年挂出最低3.2万,今年直接1.8万起售,还送车位、送家电,可就是没人看。
一套总价五六百万的房子,现在缩水一半都没人接盘。开发商急得要命,老业主气得半死,新买家却根本不着急,反正行情一天比一天软。
有些楼盘连售楼部都不维护了,样板间空着,销售几乎躺平。
不是便宜没人买,是市场根本没信心
现在不是大家没钱,而是大家不敢随便出手。买房不像买菜,砍砍价还能扛回家,这可是动辄几十上百万的事,万一买在高点,贬值的速度比工资涨得还快,谁不怕?
尤其是手里没房的人,更冷静。以前是“怕再涨,赶紧上车”,现在变成了“怕买了被套,先等等再说”。
说句实在的,没买房的,倒成了赢家。哪怕你这些年租着住,压力也没那些高位接盘的重。看着别人房价打折卖不掉,自己反倒心里踏实了。
有位网友评论得很真实:“当初看着身边人都买了,自己差点也上了车。现在回头看看,庆幸自己那时候纠结了一下,没头脑发热。”
房子多了,接盘的少了
不是所有地方房子都跌得这么狠,但“有价无市”的情况确实普遍存在。很多城市房子已经不缺,缺的是愿意买的人。
一个城市新盘库存撑个两三年都不稀奇,关键是本地人口、产业没撑起来,大家也不觉得这里值得久住。你说这种情况下,买房是图啥?
以前炒房客靠“接力棒”套现,现在没人接棒了。他们也不傻,知道“高位跳车”会摔死,不如直接退出,或者把手上房源贱卖求生。
而刚需呢,更理性。工资没涨多少,房贷压力还挺大,生怕一买就亏几十万。哪怕是真的要住,选房也变得谨慎,反复比价、压价,谈不下来就不买。
开发商也没脾气了,认栽、打折、花式促销,一切只求“能成交”。
房子回归居住属性,是个好事
虽然有些人还在纠结“房价还会不会涨”,但趋势已经很明显——暴涨的时代过去了。
现在买房,真的要放弃投机心理,更多是考虑自住、孩子上学、离工作近不近、生活便利不便利。说到底,房子就是住的,能住得舒服、住得安心,比所谓的“升值空间”靠谱多了。
而对于还在观望的人来说,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喊“抄底”就冲动。不是说房子不值得买,而是得看你自己需不需要、买不买得起、长期能不能承受。
行情在变,人的心态也得变。越是在这种拐点阶段,越需要冷静判断。
房价从五万跌到一万五,听着像个金融笑话,但对买房人来说,是一场货真价实的资产腰斩。而且这种例子,今后可能不止出现在一个城市、一个楼盘。
真正让人后悔的,从来不是“没买房”,而是“盲目买”。
别被“错过就后悔”这类话忽悠,房子不缺、机会也不缺,差的只是时机和判断。
与其在高点接盘,不如等它落地后,再决定要不要上车。房价不是向上不回头的电梯,它也会停、会降、会回调,关键是你有没有看清按钮,按对方向。
与其心急,不如等等。毕竟,这几年最稳的投资,可能就是多看少动。
曼雅配资-正规配资论坛-杭州在线配资-辽宁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